社科網首頁|論壇|人文社區(qū)|客戶端|官方微博|報刊投稿|郵箱 中國社會科學網
中國社會學網電子雜志2013年第4期 總第106期
2013-04-06

 

中國社會學網—電子雜志

 2013年第4期  總第106期


 2013年4月5日


社會關注| 學術討論| 新品新作| 新書推薦| 解讀時評

 

本期目錄
 

【社會關注】

收入分配改革
· 構建長久公正的收入分配制度 鄭功成
· 當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面臨的困境與挑戰(zhàn) 王春光
· 正確看待我國收入差距擴大的問題 青連斌
·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思路的選擇 楊志勇
· 提高普通勞動群體的收入應成為改革的重點 沈衛(wèi)平
· 對收入分配改革頂層設計的思考 劉浩
· 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:價值目標分配原則和機制 李宏宇 李元書
· 保障公平競爭是收入分配改革的核心 李長安
· 收入分配改革應著力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 常興華 李偉


【學術討論】

2013《中國汽車社會藍皮書》論文摘要
· 可持續(xù)、和諧汽車社會立基于規(guī)則的完善——2012-2013年中國汽車社會發(fā)展報告 王俊秀
· 2012年中國汽車社會發(fā)展指數報告 王俊秀
· 2012年中國汽車社會發(fā)展調查報告——現狀篇 王俊秀 全靜
· 2012年中國汽車社會調查報告——出行與環(huán)境篇 王俊秀 全靜
· 2012年中國汽車社會發(fā)展調查報告——消費篇 全靜
· 中國汽車社會文明現狀與對策探討 中國汽車社會研究網
· 困惑與出路:2012年中國十大熱點汽車話題 中國汽車社會研究網
· 中國汽車產業(yè)與汽車經濟發(fā)展情況(2011-2012) 施鳳丹
· 2012年中國社會不同階層家庭汽車擁有現狀分析 全靜 王俊秀
· 2012中國汽車消費趨勢報告 肖明超
· 中國汽車媒體概況 祁曉玲
· 2012中國道路交通熱點政策公眾態(tài)度報告 中國汽車社會研究網
· 國外汽車限制政策概覽及其啟示 劉夢陽
· 關于中外交通法規(guī)的對比研究 吳朔樺 李琳 黃惠娥 原瑤
· 國內外心理學對路怒癥的研究及實踐意義 許志敏
· 機動車嚴重違章情況分析——以貴陽市違章超分駕駛員為例 王俊秀 劉夢陽
· 汽車社會與兒童汽車安全 陳輝
· 案例讀解:梅賽德斯-奔馳“安全童行”道路安全項目 新勢整合傳播機構


  【新品新作】
· 社區(qū)異質化:一個單位大院的變遷及其啟示 孫炳耀 
· 國家、市場與社會政策:中國社會政策發(fā)展歷程的反思與前瞻 李迎生 
· 論社會工作理論研究范式及其發(fā)展趨勢 文軍
·農村青年政治認同研究——基于湖北五縣、市(區(qū))調查分析 彭華 
· 當代社會學中的階級分析:理論視角和分析范式 李路路 陳建偉 秦廣強 
· 社會網絡、社會技能與農民創(chuàng)業(yè)資源獲取 蔣劍勇 錢文榮 郭紅東 
· 革命場域下的社會流動實證研究——以1937年—1949年的冀中鄉(xiāng)村為中心 楊豪 
· 中國事業(yè)單位改革的制度邏輯——基于社會學視野的考察 王彥斌 李興 
·中國社會研究與中國社會學學派——以社會運行學派為例 鄭杭生 
· 為自由的民主計劃和社會技術——曼海姆晚期社會學思想解析 關鋒 
 
· 社會群體的實體性:回顧與展望 楊曉莉 劉力 李瓊 彎美娜 
·怎樣做好“觀念調查” 潘綏銘 等 
· 部門、資本下鄉(xiāng)與農戶再合作——基于村社自主性的視角 陸文榮 盧漢龍 
· 從群體性事件看轉型期社會心態(tài) 馬廣海 
· 時空規(guī)序的節(jié)律與資源配置的有效性——來自貴州省黃崗侗族村落的田野調查 羅康隆 彭書佳 
· 科技風險與公眾認知的關系研究 艾志強 沈元軍 
· 社會建設視野中的城市社區(qū)治理和多民族參與 周大鳴 
· 我國志愿服務中的“失靈現象”探析 潘修華 孫玉明 
·都市相親背后的現代性焦慮——從孫沛東的新著《誰來娶我的女兒》說起 吳小英 
· 東亞社會保障與歐洲社會保障的差異——基于風險管理的視角 何文炯 

· 嵌入中的專業(yè)社會工作與街區(qū)權力關系——對一個政府購買服務項目的個案分析 朱健剛 陳安娜
· 從失范到緊張青少年越軌行為研究的衍變及本土化視角 翟進 
· 國家福利功能的演變及啟示 潘屹 
·個體化社會與私人社區(qū):基于中國社區(qū)實踐的批評 鄭中玉 
· 文化視閾下的社會——基于本體論、主體體驗及方法論的考察 王樹生 
· 四川農村低保居民社會支持網研究——以L縣團倉村為例 王卓 曹麗 
· 北京城市內部人口遷居水平研究 齊心 
· 社會轉型期農村家庭結構的變化——以江西省安義古村為例 尹世洪 
· 從文化自覺邁向理論自覺——鄭杭生對中國社會學及理論的貢獻 陸益龍 
· 試論當前高校組織團結狀況及其影響因素——兼論物理空間的社會理論意義 吳建平
 
· 孫本文的文化社會學與中國社會 鄭震 
·論社會調查的可靠性——以問卷調查為例 劉晨 
· 選擇法團主義推進農民組織化進程 許欣欣 
· 海洋社會學學科發(fā)展面臨的挑戰(zhàn)及其突破 陳濤 
· 器官移植病人的后移植生活一項身體研究 余成普 
· 從恩格斯《英國工人階級狀況》論當代中國工人階級的道德現狀與認同 劉戎 
· 社會風險與地方分權——中國在食品安全監(jiān)管上實行地方分級管理的原因 曹正漢 周杰 
· 在社會建設中引入和強化企業(yè)社會責任建設 劉敏 
· 人情債與人情味:農村宴席中的關系再生產 王雨磊 王寧 
· 馬克思市民社會理論的歷史起點——讀《1844年經濟學——哲學手稿》 段志平 馬俊峰

· 西藏藏族大學生文化認同態(tài)度模式研究 張雁軍 
· 發(fā)展型社會政策的重新審視 方巍 
· “性”與消費主義的優(yōu)先選擇 陳曉敏 楊柳 
· 利他及人性:社會工作基礎理論的建構 杰羅姆.韋克菲爾德 
· 來華在粵非洲裔移民行為的因果機制——累積因果視角下的移民行為研究 梁玉成 
· 網絡意見領袖社區(qū)的構成、聯動及其政策影響:以微博為例 曾繁旭 黃廣生 
· 從鄉(xiāng)村集市變遷透視農村市場發(fā)展——以河北定州廟會為例 陸益龍 
· 中國東南地區(qū)的地權分化與階級分化——毛澤東《尋烏調查》研究 曹樹基 
· 當前中國社會矛盾的內涵、結構與形式——一種跨學科的分析視野 張海波 
· 作為社會工程的道德重建——基于對涂爾干社會理論的理解 鄭中玉 王雅林
 
·作為研究主體的“客人”——以美國華人移民田野調查體驗為例 黎相宜 
·梁漱溟和他的鄉(xiāng)村建設理論 馮旭 
· 虛擬民族志:田野、方法與倫理 卜玉梅 
· 西方城市社會的文化進化規(guī)律及社會問題研究——新城市社會學的認知視角與創(chuàng)新 張鴻雁 
· 美國鄉(xiāng)鎮(zhèn)自治對我國鄉(xiāng)鎮(zhèn)體制改革的啟示 聶圣平 
· 胡塞爾手稿研究——胡塞爾現象學中人類社會的動物根源 讓-克勞德.根斯 
· 農民工權能感的影響因素分析 王毅杰 栗治強 
· 從群體性事件到群體性行動——認知理念轉換與治理路徑重塑 金太軍 沈承誠 
·當代中國的消費主義現象:消費革命抑或過度消費? 莫少群 
· 社會科學普及——社會管理創(chuàng)新的奠基工程 關穎
 
· 老齡社會與公共政策轉變 胡湛 彭希哲 
· 為青年辯護:社會化與抗逆力視角下的青年問題與青年塑造 陳雯 何雨 
·中國社會工作本土化發(fā)展現狀與前景 柳拯 等 
· 社區(qū)全災害管理:概念界定與機制解析 李曉偉 
· 西方福利國家的普遍主義整合及中國福利元素——中國社會福利體系再結構的原則和基礎 潘屹 
· 城鄉(xiāng)養(yǎng)老中的家庭代際關系研究——以2010年七省區(qū)調查數據為基礎 王躍生 
· 中國社會結構轉型的理論拓展與經驗研究 臧得順 
· 新生代農民工的城市融入 鄒農儉 
· 楊慶堃的社會學研究及對中國社會學發(fā)展的貢獻 劉慶忠 
· 基于觀測數據的社會關系網絡測度 陳華珊
 
· 論當代西方社會學理論研究的特色 董才生 鄔全俊 
· 創(chuàng)制公民權:勞工NGO的混合策略 黃巖 
· “生存?zhèn)惱怼迸c集體邏輯——農業(yè)集體化時期“倒欠戶”現象的社會學考察 孟慶延 
· 庫恩與科學知識社會學 邢冬梅 
· 山神信仰:社會結合的地域性紐帶———以四川省寶興縣磽磧藏族鄉(xiāng)為例 李錦 
· 嚴復進化論的理論盲點 吳炫 
· 社會建設:西方理論與中國經驗 周曉虹 
· 新生代農民工的社會交往與精神健康——基于北京和珠三角地區(qū)調查數據的實證分析 郭星華 才鳳偉 
· 中國企業(yè)都“富不過三代”嗎?——對“老字號”企業(yè)長壽秘訣和發(fā)展前景的社會學分析 張繼焦 李宇軍 
· 北京市社會安全應急能力建設中的問題與改進 熊炎 
· 偶像的建構與祛魅:媒介鏡像中的韓寒(2000-2012) 王芳 
· 回到日常生活世界——女性主義社會學的影響及其局限 戴雪紅 
· 社會福利視角下的流浪兒童救助工作困境探究 馮元 
·“隱蔽的公理”:城市社區(qū)地域空間的性質及其塑造 左廣兵 


【新書推薦】

· 連片特困區(qū)藍皮書 中國連片特困區(qū)發(fā)展報告(2013) 游俊 冷志明 丁建軍 主編
· 老齡事業(yè)與創(chuàng)新社會管理 施祖美 著
· 生態(tài)保育的民主試驗:阿拉善行記 蕭今 著
· 應對人口老齡化戰(zhàn)略研究 秦譜德等 主編
· 中國生育政策調整 王廣州 胡耀嶺 張麗萍 著
· 回歸分析(修訂版) 謝宇 著
· 社會學方法與定量研究(第二版) 謝宇 著
· 中等收入階層實證研究:以福建省東南沿??h域為例 程麗香 著
· 演進與形塑:青年公務員的社會認同 孫秀艷 著
· 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青年學術論壇(2011年) 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 編

【解讀時評】

· 城鎮(zhèn)化進程中的土地財政問題思考 賀雪峰
· 必須取消帶有社會歧視含義的“農民工”稱謂——再駁“改革代價論” 熊光清
· “階層固化”的邏輯與出路 唐昊
· 對延遲退休年齡的基本認識 鄭功成
· “刪帖門”背后的網絡暴力 江南
· 英國的殘疾人就業(yè)政策及對我國殘疾人事業(yè)的啟示 許潔明 劉蘇榮
· 我們失去了“青年” 周志強
· 海外移民≠人才流失 田方萌
· 中、美工薪族各在愁啥 王敏
· “第三次工業(yè)革命”終結中國崛起 賈根良
· 多重變量撬動道德秩序 朱力
· 中國社會結構變動趨勢應對 謝志強
· 態(tài)失衡下的當前社會生態(tài) 李強
· 溫飽后公眾訴求“升級”趨向 青連斌
· 新醫(yī)改為何未能遏制醫(yī)患沖突 劉遠立 崔佳
· 慈善:富人得到享受,窮人得到關懷 秦子忠
· 民意如何影響政府的執(zhí)政能力 鐘楊
· 經濟、金錢占據中國人精神寄托全部 吳祚來
· 歐洲福利主義模式可持續(xù)性問題的啟示 鄭杭生
· 中國家庭正在走向接力模式嗎? 趙曉力

部分文件為PDF格式,如果您沒有安裝閱讀器請點擊這里這里


中國社會學網 http://sociology.cssn.cn/
主辦: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mail:ios@cass.org.cn